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来源:省发改委官网 | 作者:省发改委 经贸处 | 发布时间: 2022-06-08 | 8137 次浏览 | 分享到:


    2.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商品交易市场等统筹布局、联动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枢纽经济。支持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深度协作,创新供应链协同运营模式,拓展冷链物流、线边物流、电商快递等物流业态。推进物流与生产、制造、采购、分销、结算等服务有机融合,营造物流与产业互促发展生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3.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模式。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优化车、仓、货等分散物流资源供需对接,提升物流规模化组织水平。提升兰州、酒泉国家物流枢纽运营能力,集成储、运、仓、配等物流服务,创新一体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设备、自动化包装设备和无人驾驶车辆等技术装备,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提高仓储、运输和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扩大新能源运输工具应用范围,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共用。鼓励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废旧物资逆向物流体系,促进废旧物品、包装等回收再利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
    (三)培育充满活力现代物流企业。
    1.提升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能力。依托全省城市配送龙头企业,在省内主要城市全面开展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推进干线甩挂运输与城市共同配送的一体化运作,打通快速配送通道网络,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节点的网络体系。按照行政区划和物流流向促进各地区配送服务联动发展,提升城市配送车辆的技术水平,加快城市配送车辆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载货汽车,积极推进厢式、冷藏等专用车型及新能源车型的应用,加快推进城乡配送车辆标识化管理,改善配送政策与市场环境,构建现代城市共同配送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
    2.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导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等传统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重点拓展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依托龙头物流企业,打造有专业生产厂家、专业运输团队、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商贸战略联盟。对干线运输企业、城市配送企业等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增设经营网点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物流节点开发运营企业采取扩大投资、兼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模式,实现网络化经营。培育壮大医药物流企业,创新医药流通模式,提升医药流通效率和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推动危化品物流企业加强设施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完善物流作业规范,发展罐箱多式联运,提高危化品运输安全水平。(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厅、)
    (四)提升多元化国际物流竞争力。
    1.放大兰州枢纽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兰州作为“一带一路”开放枢纽节点作用,构建辐射西北、沟通西南、联接中西亚、联通东南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流通网络。加快推进兰州国际陆港设施建设和运营,打造国家西部货运枢纽中心和铁路物流中心,将兰州国家物流枢纽建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骨干枢纽。常态化运营兰州—重庆中转(至广西)班列和重庆—兰州商品车运输班列,提升中欧、中亚、南亚、陆海新通道和“中吉乌”新通道4向5条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加强货物集运集拼,引导出境班列在兰州集结,积极建设兰州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兰州中欧回程班列分拨中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中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2.加强国际物流能力建设。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指引,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拓展国际联运服务,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全省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形成覆盖主要贸易伙伴的立体物流大通道。有针对性地选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物流中心,有序规划建立展示展销中心、物流仓储平台和冷链物流配送网络,集中打造中欧、中亚、南亚国际班列货源集散地。开辟新的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加强货源集散组织,推动国际货运包机常态化运营,打造西北重要的航空枢纽和欧亚航路机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兰州海关、中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民航甘肃监管局)
    3.增强口岸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推广应用工作,及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及解读,提高企业申报效率,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通关信息化水平。强化口岸通关、转运、换装、查验、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提升保税物流发展水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中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五)加强高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物流快速响应机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体系,加强重要物资储备,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物流体系。依托物流枢纽和中心城市,谋划布局应急物资中转站、综合性应急物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完善物流园区应急功能,提高餐饮、医疗、煤炭、油气等应急能力。建立完善应急物流队伍,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强化铁路、航空、公路等运输部门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联动机制,保障突发情况下的运输需要。建立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制定应急保障预案。健全应急物流运转保障机制,引导建立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与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完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重点加强对物流大面积中断风险的研究评估,提高应急物流组织能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应急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粮食和储备局、民航甘肃监管局、中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