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
1.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聚焦资源整合、要素聚焦和内外联通、培育一批联通国内外、融合线上线下、对接国际的现代流通企业。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挥内贸企业流通优势,涉足国际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外贸企业立足国内大规模市场,拓展市场渠道。依托内外贸联盟企业,推动内外贸联盟企业组团营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推进商贸流通标准化,推动货运电子运单标准化、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集装袋标准化等技术标准在全省普及应用,培育一批标准化托盘应用和循环利用企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兰州海关、省邮政管理局)
2.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开展出口产品转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引进“三同”产品技术设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三同”产品,促进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引导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鼓励外贸企业通过广交会、消博会、加博会等国内各类重点专业展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大型连锁商店、超市设立出口商品销售专区,开展专题促销活动,建立稳定营销关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兰州海关)
3.发展外贸新业态。深入推进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夯实跨境电商发展基础。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建设各具特色、配套能力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孵化基地、中心。着力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触电”转型,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大力发展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9710)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业务,拓展网购保税进口。优化海外仓布局,提升海外仓功能,加快发展公共海外仓。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监管,允许企业设立与物流规模相匹配且符合监管要求的退货中心仓。培育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升为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州申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带动地方产业升级。(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兰州海关)
四、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顺应物流运行网络化发展趋势,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现代物流体系。
(一)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1.建设省内物流枢纽网络。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构建设施紧密互联、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枢纽网络。加快兰州、酒泉陆港型和兰州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兰州、酒泉在国家120个国家物流枢纽中的地位、功效。以兰州、酒泉国家物流枢纽为中心,加强省内外枢纽互联,畅通骨干物流通道,推动枢纽干支仓配一体建设,构建全省骨干物流设施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完善陆港和空港物流服务功能,衔接国内外物流通道,实现物流网络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兰州海关、民航甘肃监管局)
2.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推进城乡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完善快递物流布局,提升快递服务效率,构建高效的全省电商同城配送体系。进一步提升物流末端配送效率,健全县级、乡(镇)级、村级三级配送网点,提升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引导邮政、快递公司和本地物流企业联合组建三级物流配送企业,推行分级分类配送,推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发展夜间配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配送模式,推动城市区域配送中心与农村配送网络一体化。提升城乡配送服务平台数字化、信息化水平,高效匹配车源、货源、公共仓和服务信息等资源,实现运力共享、包装共享和标准化运输,推动建设绿色物流枢纽、园区,引导企业创新开展绿色低碳物流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
3.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体系。推进兰州、张掖、天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强与兰州、酒泉国家物流枢纽运行衔接,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合理布局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网点,畅通生鲜冷链产销“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以高原夏菜、洋葱、马铃薯、中药材、苹果、百合等为重点,在农产品集散地、牛羊主产区,建设一批冷库集散和收储中心,加强农产品和肉类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完善特色农产品和肉类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配置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监管力度,提升冷链运输配送水平。打造面向西北和西向国家的冷链物流进出口枢纽,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和东南亚水果冰鲜等产品进口及向中西亚转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健全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制度。(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兰州海关)
(二)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
1.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铁路快运。加快铁路(高铁)快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强与存储、分拨、配送等设施衔接,统筹高铁与普铁快运设施协调利用。开展高铁多样式、大批量快件运输试点,逐步构建多点覆盖、灵活组织的铁路(高铁)快运服务网络。推进高铁快运与电商快递等衔接融合,加强铁路干线对接公路集疏运、国际航空运输网络,提高铁路(高铁)快运组织化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中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民航甘肃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