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积极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扩大做实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鼓励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加大全科医生培养,组织全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和质量。落实家庭医生首诊制度,对确需转诊的签约居民,及时联系转诊,跟踪上转医院治疗过程,做好下转接续性服务衔接。建立县域医共体绿色转诊通道,县域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预留20%以上资源优先保障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优先预约、优先接诊,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对下转的患者交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连续综合服务。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着力夯实公共卫生全程服务功能。创新医防融合服务,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对县域医共体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加强医防协同、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可通过在县域医共体设立公共卫生专员、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派驻联络员等方式参与县域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着力强化县域医共体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构建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医防融合服务链条,建立健全以健康状况改善为导向的医防融合服务考核评价机制,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重大疫情应对和医疗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加强发热门诊(诊室)、哨点医院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基层成员单位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作用,切实提升县域重大疫情应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三)构建互助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1.建立灵活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编制总量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依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严禁卫生人才虹吸,促进县域医共体内人员合理轮岗、有序双向流动。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由县域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并建立医共体内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县域医共体名义统一对外招聘人员、统一调配新招聘人员。改革完善县域医共体职称评聘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向基层成员单位倾斜。
2.建立激励优先的薪酬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并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展的薪酬制度。医务人员收入由县域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内生动力。根据县域医共体内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部分,合理增加人员薪酬总量。建立医务人员下沉补偿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成员单位流动。完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提高乡村机构全科医师工资水平。鼓励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全面落实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根据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不少于60%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由乡村医生承担,经绩效考核后发放相应补助。
3.建立密切协作的责任共担机制。全面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统一协议、统一预算、统一结算”管理,全面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建立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责任共担机制,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医保考核机制,加强对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对合规的医保结余留用资金可作为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性收入。实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差距,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并对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积极引导参保人在基层就医,形成完善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县级医院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探索建立DRG付费政策框架下的基层病种同城同病同价的医保支付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医按人头付费改革,有条件的县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对分级诊疗转诊的患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专班,负责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优化政策措施,加强指导协调,注重抓点示范,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各县区要将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